春節檔電影《蛟龍行動》正在火熱預售,作為2018年春節檔票房冠軍《紅海行動》的續作,林超賢導演將戰場轉移到了海底。
《蛟龍行動》講述了中國海軍派出最新型潛艇“龍鯨號”與蛟龍小隊協同作戰的故事,核心劇情圍繞敵人的“恒星計劃”,一個涉及核彈威脅的重大危機,其一旦得逞,將導致整個亞太地區癱瘓。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,潛艇小隊和蛟龍小隊臨危受命,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“蛟龍行動”。

難拍!核潛艇關乎國家安全機密
林超賢導演在軍事動作題材領域的成就,早已因《湄公河行動》《紅海行動》等而被觀眾熟知,《紅海行動》不僅在2018年春節檔一路逆襲奪冠,最終也讓林超賢收獲了百花、金雞、華表最佳導演,成為內地三大影獎唯一滿貫香港導演。
當《蛟龍行動》官宣定檔2025年大年初一時,很多影迷觀眾表示,“等了七年,《紅海行動》終于加更了!”
從目前曝光的電影物料來看,不同于以往的潛艇電影,《蛟龍行動》拍出了核潛艇內部驚心動魄的實戰交鋒,再加上令人耳目一新的裝備及高科技武裝,有望顛覆觀眾對傳統潛艇電影的認知。
據悉,由于核潛艇作為大國重器,關乎國家安全機密,劇組此次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見的。正如一位軍迷表示:“核潛艇題材的電影肯定不好拍,拍多了泄密,拍少了不過癮,涉及的內容和細節都是難點。”
對此,該片總制片人于冬也透露:“我們在拍攝核潛艇場景時,有些關鍵部位和先進設備,多拍一秒可能就會觸及泄密的紅線。我們的拍攝都經過嚴格審批和把控,要確保既能展現核潛艇大戰的震撼,又不會泄露任何機密,所以觀眾在影片里看到的每一個關于核潛艇的精彩畫面,背后都是無數次的謹慎權衡。”

震撼!打造120米核潛艇“龍鯨號”
把鏡頭聚焦傳說中“最神秘”的潛艇部隊,那么核潛艇道具就至關重要。據悉,《蛟龍行動》劇組在嚴格遵循保密原則的基礎上,對真實場景和作戰流程進行了精心的藝術加工與再創作,在真實性與觀賞性之間找平衡。
記者了解到,《蛟龍行動》中,核潛艇“龍鯨號”全長120米,寬11米,高16米,宛如一座鋼鐵巨獸。
內部設計也還原了現實的潛艇構造,共設置了9個艙室,包括魚雷艙、指揮艙、導彈艙、后置魚雷艙、核反應堆艙、主機艙、潛水器艙、輔機艙以及艉艙。
其中,魚雷艙負責正面作戰,為潛艇提供強大的火力輸出;指揮艙則統領全局,掌控著整個作戰行動的指揮權;導彈艙可突擊水面目標,給予敵人致命一擊;后置魚雷艙提供支援,確保戰斗的持續進行;核反應堆艙維持潛艇動力,是潛艇的“心臟”所在;主機艙控制潛艇前行,確保航行的穩定與方向;潛水器艙用于快速出艇執行特殊任務;輔機艙協助其他艙室正常運轉;艉艙則負責穩定浮力,保障潛艇在深海中的平衡。這些艙室相互協作,構成了一個復雜而精密的作戰系統。
電影還精心構建了50多個場景,涵蓋海上鉆井平臺、海底基地等關鍵元素;設計潛艇武器多達16種以上,包括魚雷、水雷、聲吶、水下探測器等等,其中僅魚雷的設計就有至少9種,這些豐富多樣的武器裝備,將在影片中釋放出毀天滅地的強大火力,也展現出先進的科技感。
導演林超賢表示,拍攝潛艇電影,“等于大家要去做一次科研”。潛艇置景內部的機械結構、指揮艙內的儀表盤、武器系統的操作流程,無一不是經過了詳盡的研究和設計。
劇組也邀請了多位潛艇操作顧問、魚雷顧問等不同方面的專家進組指導,負責設計“龍鯨號”與其他海底場景的專業美術組成員接近200名,劇組全員最多時高達1300余人,所有這一切都只為拍出“面向國際的、屬于中國人的潛艇大片”。

少見!首次呈現神秘兵種“聲吶兵”
除了核潛艇道具,《蛟龍行動》的另一大看點是,“蛟龍小隊”繼《紅海行動》后以全新面貌再次亮相,而且要完成更為艱難的任務。
聲吶兵,在海軍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但卻鮮少成為公眾視野的焦點。近年來,以蔣金良為代表的新時代潛艇聲吶兵,因過硬的專業技能脫穎而出,讓普通人對聲吶兵有了了解。《蛟龍行動》第一次將“聲吶兵”這個重要且神秘的兵種帶進觀眾視線,王俊凱飾演聲吶兵曹弘浪。
王俊凱表示,這是一次用耳朵演戲的經歷,作為潛艇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,在噪聲的“汪洋大海”中大海撈“聲”,從中辨別出民船、軍艦、潛艇、動物等不同目標,聲吶兵“不用槍不用炮,只用一雙耳朵就把敵人追”。實戰對敵中,分秒必爭,快一秒識別能先發制敵,慢一秒則可能艇毀人亡。如此極端的環境下,聲吶兵不僅需要具備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,還要有在高壓下迅速作出專業判斷的能力。
此外,黃軒在片中飾演蛟龍小隊隊長孟闖,張涵予飾演艇長趙啟航,而演員于適則在片中飾演突擊手韓驍,片中有一場爆破戲,雖然拍攝現場的安全措施做得很足,但誰也不能確保不會臨時出問題,于適還回憶說,“真男人從來不回頭看爆炸”,跑就完了!演員李晨也表示,自己演過空軍、陸軍,這次第一次演海軍,由此刷新了對海軍和潛艇部隊的認知,“不是誰都能做潛艇兵,能成為潛艇兵的都是人才,他們很有技術能力,可以說都是以一敵百。”

記者了解到,近期《蛟龍行動》舉辦了18分鐘正片放映,有觀眾先睹為快后評價,“武器裝備都太帥了,蛟龍小隊的戰斗有很多炫酷的主觀視角。潛艇大戰突如其來,密集的作戰指令,幽靈一樣的敵方潛艇魚雷,信息量爆炸。”“作為本身對戰爭片不怎么感興趣的觀眾,開場就被吸進去了,緊張刺激、意猶未盡。”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