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行業差不多走進了“至暗時刻”,今年大部分電影都沒賺到錢,票房過億的電影只有57部,其中國產片僅30多部,截至發稿,全年總票房剛剛345億。
電影票房低迷,向上對行業各個環節的影響逐步加大。行業下游,不少從事電影發行、宣傳的人轉行,朋友圈里有一部分開始賣保險、賣酒;規模小、項目少的宣傳公司關門歇業。
上有出品公司、發行公司日子也不好過,項目投資越來越謹慎、宣發預算壓縮越來越厲害,今年明顯感到全國各地跑路演、發新聞通稿的電影少了,多數影片最多就在北京做一場首映禮,沒有預算做更多路演。
本以為頭部電影公司還能撐得住,現在看來還真不好說。

9月24日,有網友在小X書上指控頭部電影公司恒業影業拖欠百余員工薪資,涉及千萬余元。
標題是“被欠薪10余萬追討無路,現在抑郁了…”部分主要內容:
恒業影業曾出品《中國乒乓》《誤殺》系列《門鎖》等知名電影,但從去年便開始拖欠工資,百位員工至少10個月的工資涉及千萬余元。
欠本人的10多萬元,在動輒上億的資本面前都算不上螻蟻,卻是壓垮我的泰山。今年年初,本人抱著理解的態度與公司和平離職,簽下公司償還薪資的協議。后屢次討薪無果,決定使用法律手段維護個人權益。
目前進展到法院強制執行階段,但得到反饋:公司無可執行財產,幾乎無路可走。
與此同時,恒業影業在籌備新電影(圖二)可笑的是,新片是個討債的故事。

該網友指出的電影名為《發達之日》,編劇、導演鐘偉,備案單位是恒業影業,以及公司CEO陳輝旗下另外一家恒業牧馬人影視。從劇情梗概來看,確實是借由討債展開的故事。
到底恒業影業是不是像該網友說的那樣,欠百余位員工10個月工資,金額高達千萬元?目前尚無定論,當然也不能聽網友的一面之詞。

但查詢可知, “福建恒業有限公司”和旗下控股公司“恒業影業(北京)有限公司”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及被執行人。其中福建恒業影業列有股權出質、失信被執行人、被執行人、限制高消費、股權凍結、司法案件等。

其中“被執行人”涉及金額超過3300萬,而公司創始人、總經理陳輝背著5條限制消費令,其中最近的一條申請人為“上海瞳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”,限制消費令發布日期為今年7月11日,由此可見,恒業的日子確實不好過。
通過官司纏身、總經理被限高來看,網友爆料的拖欠員工工資確實不無可能。至于執行,對于影視公司來說確實很難,畢竟如果沒有辦公樓等固定資產,想要執行幾乎找不到可以執行的資產,總不能把辦公桌椅、電腦搬出去賣掉吧?都不值幾個錢。
恒業曾經無限風光。

陳輝是骨灰級影迷,1995年進入電影行業,12年后成立福建恒業。
公司成立后,僅有十幾個員工,陳輝帶領團隊另辟蹊徑,找準驚悚片賽道,從早期的《古宅迷魂》到2021年的《門鎖》,這個題材始終沒有放下。

但陳輝也不滿足于“驚悚片專業戶”這個標簽,他比較得意的作品是參與出品及發行的《戰狼》,同年林超賢的《破風》也砍下1.45億票房,至于網友提到的《誤殺2》,票房超過11億,恒業影業位列出品方第二名。
但問題在于,現在電影的玩法,跟投一部電影賺錢分不到多少,但主導一部電影虧一部就可能讓公司岌岌可危。

《誤殺2》之后,恒業開始持續走下坡路。去年春節檔的《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》僅拿到1億票房,片方分賬3400多萬,可能還不夠宣發費用。接著邱禮濤導演的《絕地追擊》顯然制作成本不低,但票房不到3000萬,片方分賬1000萬出頭,依舊虧損。去年12月的《怒潮》和今年5月份的《彷徨之刃》票房馬馬虎虎,而回款又沒那么快,所以恒業陷入困局不算意外。
做電影就是這樣,可能走錯一步就滿盤皆輸。陳輝曾說過“我們經常看到有公司因為某一部電影沒做好,一夜之間就不見了,現實就這么殘酷。電影必須一步一步去做,才能做得長久。”如今回看這段話,可謂一語成讖。
將一家公司做到十幾年不容易,欠錢、欠薪肯定不對,但陳輝和他一手發展起來的恒業肯定也有苦衷。如果現在放棄,就什么都沒有了,肯定也是想繼續搏一搏,才會有《發達之日》等新項目,畢竟只有公司動起來、賺了錢,才能解決一系列危機,祝福恒業能好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