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你又被文藝片營銷忽悠了嗎?
“文藝片也需要票房”,這不是什么丟臉的事情。但是文藝片不太容易有票房,這又是一個事實。
于是很多片方另辟蹊徑,不在電影里做類型化處理,而是在宣發上把它包裝得商業化,試圖吸引一些觀眾。
這方面的例子近幾年挺多的,如今,又多了一部。
草木人間

“國內首部反傳銷電影”,這是官方給自己貼的營銷標簽。你以為是另一部《孤注一擲》,適合廣大觀眾組織觀看反傳銷教育電影,但如果你了解下這位導演過往的作品,你就會發現不太對勁。
作為“山水電影”的代表人物,拍攝過《春江水暖》的顧曉剛,在鏡頭美學上無需質疑,學意層面上是優秀的,但只要不得不寫實的時候,割裂感就來了。你看完全片后你會覺得“草木人間”,草木很好,人間就一般般了。

本片的故事情節很簡單:
中年婦女吳苔花(蔣勤勤 飾)在杭州做采茶女,與東家老錢(陳建斌 飾)成為了男女朋友,卻被未來的“婆婆”因為配不上自己的兒子趕跑了。
于是吳苔花就跟著朋友一起去了一個看似能發大財的地方——蝴蝶國際,聽到臺上人的發財致富故事,吳苔花備受鼓舞,她十分相信,于是把自己老家的房子賣掉,買了很多箱足貼,打算以此致富發財。

此時兒子何目蓮(吳磊 飾)察覺到不對勁,試圖拯救自己的母親,便假裝自己加入了蝴蝶國際,在何目蓮的跟蹤收集線索、朋友因此自殺之后,吳苔花終于意識到自己被騙了,瘋癲后的何目蓮也因此幫助警方破獲了特大的傳銷案件。

從劇情來看,其實算是部中規中矩的劇情片,但是顧曉剛在劇情的推進上非常拖沓。以《孤注一擲》為例,前20分鐘,主角團就被抓進了詐騙組織了,但是《草木人間》則是電影進行到一個小時,母親還沒有進入“虎穴”,導演似乎還在鋪墊。
難怪有誤入的觀眾吐槽:“劇情拖沓到恨不得叫阮經天進場把他們都鯊了。”
在前面一個多小時冗長的鋪墊后,踩一腳油門沖上傳銷主題,再在四十分鐘之后猛的剎車進入到飄渺的敘述中。
文藝和商業在這部電影里發生了很大的沖突,有一種“試圖探討社會議題”,但在形式上很掙扎,最終只能浮于表面。讓文藝片的受眾很尷尬,也讓沖著“反傳銷”這一主題來的觀眾摸不著頭腦。給人一種看的時候總覺得明明有很多線索都可以大做文章,但是看完之后才意識到,自以為的線索都是一筆帶過的講述罷了。

除此之外,影片還有很多無意義敘述。
比如陳建斌的角色老錢和何目蓮親生父親的角色意義都在哪?
如果是想講家庭關系,但母子、父子關系的描寫都很薄弱,沒有上下文講述為什么何目蓮和母親執著于找尋親生父親,但最后聽來了親生父親的消息又很快就放下執念了。
也不懂陳建斌飾演老錢的用意,如果是想凸顯作為一個繼父對孩子的愛,沒大看出來,感覺就像普通親戚一樣,在吳苔花深陷傳銷組織這一劇情里面,老錢幾乎隱身了一樣。角色寫著寫著就寫沒了。

這部在上映前就斬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的電影,蔣勤勤在演技上是被人認可的,但在這部文藝不徹底,商業不到位的電影,這樣的好演技說實話,并沒有派上用場。演技營銷,需要的扎實劇情作為輔助佐料,很可惜《草木人間》沒能提供。
目前《草木人間》評分為6.5,票房達至7000多萬,作為文藝片,這個票房其實是不錯的,但作為用了那么多大卡司的商業片,這又遠遠不夠。
票房的不上不下,似乎也象征了《草木人間》文藝和商業協調不利的局面。
撰文:伍迪不艾倫
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